2019全球主流车企营收利润双降,汽车业迎来至暗时刻了吗?

  • 时间:
  • 浏览:0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2019全球主流车企营收利润双降,汽车业迎来至暗时刻了吗?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2019全球主流车企营收利润双降,汽车业迎来至暗时刻了吗?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文章目录列表:

2019全球主流车企营收利润双降,汽车业迎来至暗时刻了吗?

2.突然宣布收回奥迪仅剩的0.36%流通股,大众集团这步是一盘大棋

在全球各大车企陆续披露2019年销量之际,与销量挂钩的财报数据也逐一浮出水面。截至发稿前,除大众集团还未公布2019年财报外,丰田、通用、福特、现代、戴姆勒等主流全球性跨国车企集团已公开财报数据。

在这10家车企集团中,从利润增降幅来看,包括福特、雷诺、日产、戴姆勒等都出现两位数的下滑幅度, 现代、丰田、沃尔沃实现利润增长。

如果按系别来算,美系全军覆没。美国车企三巨头福特、FCA、通用利润纷纷下滑,幅度分别为98.7%、19%、17.4%。日系稍好,丰田以41.4%的上涨幅度撑住门面,日产和本田则各下滑87.6%和22.1%。

作为韩国最主流的造车势力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旗下现代汽车,2019年营业收入105.7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3%;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2%,达到3.68万亿韩元。净利润几乎翻了一番,从1.65万亿韩元增至3.26万亿韩元。这主要“归功于”2018年现代的利润较低,当然也离不开2019年的努力。

不过,谁没有努力过,旁眼人一看就知道。

谁来买单

2019年,福特全年营收为1559亿美元,同比下滑3%。净利润方面,从2017年的77亿美元到去年的0.47亿美元,福特只用了2年的时间就几乎“败光”了所有利润。此外,去年福特全球销量为538.6万辆,同比下滑10%。

这让人不禁想问,谁应该承担这种责任?是比尔·福特还是CEO韩恺特?

源于福特对自动驾驶的执着与深爱,福特可以说花销巨大。福特高管曾表示,到2023年福特将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超过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3亿元),其中包括对自动驾驶初创企业Argo?AI的大量资金投入。

韩恺特表示“福特必须改变”,未 特将在转型中实现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之间的平衡。所以哪怕是面对净利润大幅下滑,福特也没有想过放弃自动驾驶技术。

当然,福特2019年的如此表现还跟美国工人联合会(UAW)赢得巨大胜利有关系。去年11月,和UAW达成新协议后的福特,面临高达6亿美元的成本支出。再加上重新设计的Explorer以及Aviator推出时出现的问题影响,福特面临更多的成本支出。可以说,这样下去,今年的福特依然情况不容乐观。

如果你觉得利润亏损的车企都是相似的,那戴姆勒 不会同意这一观点。

从这7家利润亏损的车企数据中可以看出,戴姆勒是 一家在2019年营收收入呈正增长的车企,达1727亿欧元,涨幅为3%。去年戴姆勒集团总销量为334万辆,与2018年的335万辆几乎持平。

对此,戴姆勒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的康林松(Ola?Kaellenius)表示,“尽管2019年的业绩展示了客户对于我们富有吸引力的产品持续的强劲需求,但我们对最终的盈利表现不尽满意。总的来说,主要调整因素对我们去年的财务业绩有所影响。”

既然戴姆勒营收上涨了3%,销量又与2018年的持平,而2018年戴姆勒集团的净利润为76亿欧元,与2019年的27亿欧元相比,净利润相差近50亿欧元,这些钱到底去向了何处?

这与康林松所说的“主要调整因素”有关,当然,主要调整不包括因“排放门”去年9月遭受8.7亿欧元的巨额罚款。面对各 、地区不尽相同的排放政策,戴姆勒做出了改革——向电气化转型,尽管利润率可能不达预期,但戴姆勒集团对于电动化投资的决心则十分坚定。

根据规划,集团将在“EQ电动化品牌”上投资高达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70.6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推出超过10款纯电动汽车,到2030年,奔驰品牌的电动化车型总销量将达到1270万辆,占整体销量的50%以上。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戴姆勒深谙此理,所以转型势在必行。

当车企都在为了生存不断努力转型时,雷诺日产却因为“内部矛盾”闹得世人皆知。这两家车企十年来罕见地亏损,净利润下降步调也出奇地一致,分别为88.1%和87.6%,要说这和戈恩没关系,确实很难让人信服。不知戈恩偿还730万欧元的工资和奖金后,日产的净利润下滑幅度是否会稍微变好一点?

相比福特、戴姆勒在转型上所耗巨资后带来的净利润下降,丰田汽车似乎没有这种烦恼,它就像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大幅上升的利润让寒冬沁人心脾。

从丰田汽车公布的2020财年前三财季数据可以看出,其营业收入为22.8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5万亿),同比增长1.6%,净利润为2.0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81亿),同比上升41.4%。基于此,丰田汽车对整体2020财年的走向作出了新的判断,预计2020财年全球销量将达到1073万辆,营业收入将达到29.5万亿日元(约合1.87万亿人民币),净利润将达到2.3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96亿)。

营收与利润的上升,源自于销量的提振。前三季度,丰田新车销量达到683万辆,同期比增加12.9万辆。2020财年全球销量将达到1,073万辆,相较此前预期的1,070万辆增加3万辆。

一直以来,丰田都有“全行业利润最高”的美誉,尤其是近两年的销量表现,出乎意料的稳健增长,当然,TNGA架构的超前生产理念帮了不少的忙。未来,随着更多车型在TNGA上推出,丰田赚得盆满钵满将不是梦。

虽然现代汽车净利润接近100%的增长,但主要原因还是2018年基数较低,尤其是第四季度相比,差距巨大。现代汽车2019第四季度净利润达到8,512亿韩元,而2018年同期则亏损了2,033亿韩元,现代汽车称,这得益于成本创新措施以及有利的汇率环境。

全球“变革”

如兼并重组,或裁员或换帅,又或摈弃竞争身份合作共赢,以各种手段来降低成本、分担风险,不断向前。

当整个行业都因疫情陷入开工时间不确定时,2月10日,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业务整合重组的消息漫天而来,沃尔沃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HK.0175)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说此法是吉利与沃尔沃的“开源”之举。

“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仍在持续,对各行各业的深刻影响将逐步显现,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主动拥抱变革,在挑战中把握战略机遇。”吉利控股集团在关于吉利重组沃尔沃的致员工内部沟通信中这样写道。

与吉利和沃尔沃做法相似的还有去年PSA与FCA的“联姻”,只不过二者的合并更像“节流”。2019年10月31日,双方致力于以50比50合并的方式实现业务的全面整合。FCA和PSA认为,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智能网联、电动化、共享化及自动驾驶均对出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合并后新的实体将利用双方强大的全球研发布局和生态系统,来促进创新并以速度和资本效率来应对这些挑战。

或许“未来中国/全球只剩下5~10家车企”的预测将逐一实现,而为了生存,未来可能将有更多类似于FCA-PSA,吉利-沃尔沃这样的结合出现。当然,兼并重组也只是汽车界主流化进程中一个很正常的结果。

兼并重组并不是车企 “开源节流”的手段,裁员也成为了重要手段之一。

自2018年全球车市进入负增长以来,车企裁员的销量屡见不鲜。面对扑朔迷离的2020年,车企们从2019年便开始采取 动作,即裁员降本来确保利润。可以说,2019年先后迎来了汽车品牌洗牌期和裁员潮。

有统计显示,2019年全球头部车企至少已宣布裁员10万人,做出裁员调整的包括戴姆勒、福特、日产、本田、FCA、大众、通用等车企。从2019年3月德国大众率先宣布将裁减10%的管理人员之后,随后宝马集团宣布将在2022年之前裁员5000~6000人,12月份,戴姆勒和奥迪也步其后尘,均表示将进行大幅裁员,且人数均接近万名。

日产则计划到2022年度全球裁员1.25万人,产能削减一成。日产CEO内田诚表示,“今后将彻底削减固定费等支出。目前正根据10~12月的情况进行商定,将采取更进一步的手段”。

?亏损幅度最大的福特不 裁员计划,更是直接换将。2月8日,福特宣布吉姆·法利(Jim?Farley)将担任公司首席运营官,现任汽车业务总裁韩瑞麒(Joe?Hinrichs)在为福特汽车服务19年之后,被正式退休。

为了应对全球汽车市场的持续放缓和汽车制造商营收和利润遭受威胁的问题,车企之间加大合作也成为了趋势。

奔驰和宝马宣布成立合资出行集团,共同出资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5.8亿元),成立五家合资公司,各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吉利与戴姆勒共建网约车“耀出行”,针对滴滴出行豪华车业务;大众和福特合作,布局自动驾驶及电动汽车领域等。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已迫在眉睫,本就不被看好的2020年也随着中国疫情事件变得更加不明朗。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即使大环境再差,也会有乐观者在危机中抓住机会,而悲观者眼里只会看到危机。

甘芳利/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突然宣布收回奥迪仅剩的0.36%流通股,大众集团这步是一盘大棋

车市下行两年多,生死存亡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2017年之后,随着政策刺激效应的消退,行业增速在2016年见顶,行业逐步周期下行至达拐点位置。2018年中国车市首现负增长(-4.2%),2019年销量再次下滑(-8.2%),进入深度调整期。

2019年底以来的新冠疫情更是成为加重行业压力的又一大因素。在庞大的汽车价值链中,汽车经销商成了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环,两年都没过过好日子的他们,很多经销商在疫情的叠加加压下处境进一步恶化。

当下,处于价值链中下游的经销商的弊端很明显,首先就是盈利模式单一,很多中小经销商基本依靠优惠政策与业绩返点存货。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一旦出现变局,经销商行业脆弱的盈利方式很容易被打破。短短一年时间,经销商已经数量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

业态堪称触目惊心

我们先来看在疫情给经销商压力加剧下,系列的经销商业态数据:

1、2月份乘用车销量出现同比大幅下滑的同时,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81.2%,库存已近20个月处于警戒线以上;48%经销商库存系数超2.5,合理范围一般在0.8~1.2区间。

2、库存压力必然导致财务成本上升。库存车大量堆积将会对经销商的资金周转造成严重影响,叠加近年来融资成本上?升,行业财务费用率显著提升。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率比较2017-2018年庞大、中升、广汇宝信、广汇汽车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0%、1.1%、1.9%、1.8%百分点。

根据人和岛 调研,数据表明 28%的经销商表示目前现金流正常运转,其余40%的经销商表示目前资金紧张,32%的经销商表示资金严重短缺。而超过半数(63%)的经销商反馈目前现金仅可维持不到半年时间。

3、行业价格倒挂严重,新车销售普遍亏损。从整车厂到经销商的竞争加剧,降价成为主要的促销手段。此外叠加2019年国五升国六部分省市提前,为清国五车型库存,经销商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利润损失较多。

数据显示,2018年57.3%的经销商 产品市场价低于厂家批发价;61%的经销商通过价差获利的产品比重占所有产品的10%以下,仅8%的经销商有超过一半产品能够通过价差获利。

4、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的《2018年汽车经销商对厂家满意度调查》显示,53.3%的经销商在2018年全年处于经营亏损状态。其中39%的汽车经销商亏损100万元以上;而2019年上半年只 29%的经销商盈利。

5、百强经销商集团的销售顾问流失率约达27%,服务顾问流失率约为22%,技师的流失率则约为17%。

6、凡此种种,就带来了行业洗牌的加速。市场规模小、经营不善的经销商面临淘汰。行业头部企业规模逐渐整合扩大,经销商百强榜中营收规模在50亿元以下的经销商集团占比降低,营收在50亿元以上的经销商占比在上升。

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百强经销商销量市占率增长至32.2%。其中,2009年以来,百强经销商4S店市占率由9.9%提升至21.1%;从销量端来看,百强企业销量市占率由2012年的22.7%提升至2018年的32.3%。

悲欢不相通

就在昨天,永达汽车公布了2019年经营业绩,业绩显示2019年永达销售新车19.73万辆,较2018年增长11.6%,其中豪华品牌新车销量较2018年同比上升15.5%,至12.86万辆。去年,营收增长13.4%,至627.07亿元;净利润15.69亿元,净利率是2.5%,较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永达汽车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6%,较2018年上升了1.4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百强经销商集团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是9.4%,永达汽车表现好于均值水平。

同一天,新丰泰集团也公布了自己的2019年度业绩。上年新丰泰集团销售新车2.93万辆,较2018年增长10%;营收93.14亿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为1.2亿元,净利率为1.3%明显降低。此外,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6.3%,同比降低的同时也低于百强均值。

而就在近日,国内第二大汽车经销商集团中升集团的2019年业绩公告出来之后,着实令人惊艳了一把。财报显示,中升集团去年总营收为1240.43亿元,同比增长15.1%;净利润则是45.19亿元,净利率达到3.6%,同比提升了0.2个百分点。

中升集团能交出如此 的财报,很大程度上归因与其 的品牌均为豪华及中高端品牌。目前,中升 的品牌有奔驰、奥迪、雷克萨斯、捷豹路虎、丰田、本田、日产、一汽-大众等。众所周知,即便在车市寒冬下,中高端车型的销量依旧独树一帜。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推算,2019年国产豪华品牌的销量增加了24.5万辆左右,而主流合资品牌的销量则减少了近57万辆,这还依然跑赢了市场,真正最惨烈的是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扛下了超过130万辆的下跌数量。

具体来看,2019年中升集团奔驰、雷克萨斯、奥迪、丰田和宝马的新车销售收入分别是315亿元、152亿元、102亿元、189亿元和86亿元;占比分别是29.7%、14.3%、9.6%、17.8%和8.6%,相对来说品牌组合非常稳健。

未来,对标国际我国豪车渗透率还存在增长空间。随着消费升级,国内豪车渗透显著增长,由2011年的8.0%增长至13.2%。而德国、英国等欧洲市场中,豪华品牌渗透率在三分之一左右,美国、韩国市场约为14%-15%左右,我国仍有较大潜在增长空间。

但是,即便上面三个经销商集团的成绩或好、或还行,也依然还有好多还没公布财报的经销商集团其实成绩单并不好看,比如庞大、润东等。由于他们的全年业绩还没有公布,不妨先用此前的业绩来看。

庞大真正用实践让大家看到,两年怎么让营业收入缩水200多亿,年销量腰斩。现如今,可查询到庞大的市值118.64亿元,与2011年上市时630亿元的市值相比缩水了510多亿元。

公告显示,庞大汽车2019年上半年新车销量为5.01万辆,较2018年同期17.41万辆降低71.2%;2019年上半年收入为102.56亿元,较上年同比降低62.2%;净利润较2018年同期降低571.6%至人民币-12.05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1.3%。

即便是最大的经销商集团,广汇集团,2019年上半年利润受车市下滑影响,整车销售业务利润水平有所收窄,公司归母净利润2019年上半年实现25亿元,同比下滑17.6%。

汽车经销商该去往哪儿?

从行业位置看,汽车经销行业是汽车产业链中与终端用户对接最紧密的环节,但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汽车经销商主要盈利来源为新车购销价差以及厂商返利,导致与上游议价能力弱。同时, 政策引导的行业调整所产生的风险因素顺产业链传导,最终风险承受者为汽车经销商,总体而言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较高。

那么,经销商该如何自处?

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后,从宏观看,对于这些大经销商集团来说,利用资金、管理和规模优势,低成本整合市场的最佳窗口来临,收购重组期将来临。

将视野放到美国,美国大型经销商集团通过将重点放在高利润业务上(利润端),并积极削减成本(成本端),采用低倍数的优势(收入端),战略性并购 资产等举措来应对危机下汽车销量的下滑。比如,美国 大经销商AN,于2009年走出低谷后一直持续跑赢整体市场。

最大的经销商集团,广汇集团显然已经在做各方举措探索。首先,公司将“内生+外延”作为业务重点,具体是新车业务持续扩张,在标的上豪华品牌成为并购重点。要知道2018年作为集团豪车品牌主力,宝马新车销售占比仅占6.3%。

而广汇集团持续增加豪华车比例的战略规划也在一步步实现,截至2019年6月30日,广汇汽车共计拥有840家门店,其中包括776家4S店,50多个乘用车品牌,其中超豪华、豪华品牌4S店226家,豪华、超豪华品牌占比不断提升,由2016年26%提升至29.1%。

而从微观来看,目前的4S店其实对于行业差的情况并不太敏感。“销量不好是大环境不好”的观念让他们疏于做更长远的规划。很多4S店谈必言 政策、主机厂政策,虽然这并没有错,但从自身的管理角度去看待问题的观念淡薄。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趋势,随着各大主流制造厂商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汽车产品正在逐渐向新能源升级迭代,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新能源车对于数字化渠道的倾向,使传统经销商需综合考虑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

以特斯拉首创的汽车行业直销模式,亲自建立并管理各地的服务及体验中心,为用户提供试驾、订车、交付、售后等“线上销售+线下体验和服务”,对传统的汽车厂商的4S店 商销售模式形成了挑战。汽车电商的兴起也对传统4S店虎视眈眈。

这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告诉传统4S店,线下4S店不可或缺,探索“汽车+电商”的汽车新零售模式。单纯的线上汽车电商 忽视了线下渠道的重要性,未能创造完整可持续的商业生态。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购物偏好正在改变汽车经销商的传统角色,未来“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有着强大的发展前景。

当然,在新能源的布局中,还带来了电池回收业务、充电桩运营等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的新增业务。毕竟传统经销商依然具备很多优势,比如4S店的场地优势、传统经销商汽车服务领域的多年技术积累、各类衍生服务生态,以及客户粘性等。

文/郑文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月29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对外发布2019年财报,同时宣布重要决定:大众汽车集团计划收购奥迪品牌0.36%的自由流通股份。目前,大众汽车集团是奥迪的最大股东,持有奥迪品牌约99.64%的认缴资本。这意味着,在完成并购后,大众将100%控股奥迪。

在大众集团的表述中,该并购是围绕“进一步加强旗下奥迪品牌战略地位”这一总目标进行的。“我们正在集中力量加强奥迪品牌的竞争优势”,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兼奥迪品牌监事会主席迪斯表示。

为达到上述目标,奥迪新任CEO?Duesmann将全权接手集团的相关研发工作;同时,奥迪品牌总部英戈尔施塔特也将成为“Car.Software”部门的组织架构核心,该部门在今年1月1日正式运转,目标是到2025年将大众车型上自主开发的汽车软件比例提升到至少60%。

“大众汽车集团正以优化的定位和行之有效的组织架构,积极地应对转型带来的挑战”。迪斯称,为应对全球汽车行业的遽变,大众汽车集团过去几年一直处于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智能、以人为本、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新时代 ”的激烈转型中。而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集团管理架构、投资战略和业务模式都在快速发生变化。

对于增强奥迪地位,以及以挤压式并购获得奥迪余下股份的决定,大众方面并未给出更详细的解释,业界关于这0.36%自由流通股的具体信息也十分有限。汽车行业及证券领域的专业人士皆认为,这起并购不会从财务层面带来太多变化,而对于该股权是否对应着部分奥迪管理权益,目前尚未可知。

大众当日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其营业利润从上一年的139亿欧元增至170亿欧元,增幅达22.3%,汽车业务的净现金流也从2018年的-3亿欧元飙升至108亿欧元,全年财务表现强劲,被认为将给其下一阶段的百亿战略转型投入提供重要支持。

全面控股奥迪与重金投资汽车软件开发

“作为职能与职责调整的一环,大众汽车集团正计划根据《德国股份公司法》,通过挤压式并购的方式将其在奥迪的持股比例从目前的99.64%提至100%”。大众集团表示

为此,大众汽车集团于2月29日向奥迪品牌递交了一份转让少数股权的请求,根据该请求以及《德国股份公司法》相应内容,此次股权转让将于奥迪品牌本年度股东大会期间表决完成。鉴于此,奥迪品牌今年的年度股东大会将推迟至2020年7月或8月举行。

由于大众并购奥迪余下股权的计划毫无预兆性,因此,业界对此操作皆表示“难以看透”。来自资本市场的信息显示,按照当前奥迪900欧元的股价以及总计4300万股流通股计算,0.36%的自由流通股大约价值1.39亿欧元。对于年营业利润达170亿欧元的大众汽车集团而言,这笔并购的收入显然不是目的所在。

“对于财务指标上来讲,应该是没有太大的这种变化。可能更多的来自于到底那小部分股份是谁持有的,之前在奥迪有什么权利,比方说投票或者是管理或者是董事会方面的权利等。如果这些都没有的话,那应该没什么差异,如果是有的话,可能就是大众把那部分权利全部收回来了吧。”?某车企上市公司董秘认为,由于不知道细节,目前只能进行大概推测。

国信证券相关人士指出,“成本法下的控股子公司分为全资控股和 控股,二者的区别只是持股比例的不同,除了要考虑少数股东之外,其他的财务处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另一位国内上市车企董秘同样表示,“整体影响应该不是很大,毕竟股权变更的很少。主要意义还是大众想要提升奥迪的控制权利,100%的股权结构会使得对于品牌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一些。”

颇为微妙的是,大众及奥迪在中国合资公司里的股权也曾出现内部让渡。一汽-大众的股权结构此前一直维持着一汽、大众、奥迪、大众投资各占60%、20%、10%、10%的状态,虽然目前总股比仍然维持为中方60%、外方40%的结构,但企业注册信息显示,2018年11月,外方持股比例的划分悄然发生了微调: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的出资额从24.28亿降低为12.14亿,减少了一半,而减少的出资转增到了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名下,后者出资额从48.56亿增加到60.70亿。也即大众汽车持股升至25%,奥迪持股降为5%。不过,对于这起操作,更多的分析认为与2018年6月奥迪股份斥资1.15亿元认购上汽大众1%的股份有关。

大众集团表示,对奥迪余下股权的收购是为了“使管理更行之有效”。同时,股权并购的背后,也是大众对奥迪总部英戈尔施塔特的重新定位。

“考虑到汽车行业的颠覆性变革,我们正在汇集全集团的优势,以更具竞争力的定位迎接未来。接下来,奥迪品牌及其掌舵人、新任CEO?Duesmann先生将接管并引领大众汽车集团的研发工作,力求迅速占据技术 地位。”迪斯称,随着全新PPE电动 的启用,英戈尔施塔特也将成为集团全新独立业务部门“Car.Software”的组织架构核心。这一新业务部门将致力于整合集团各地软件开发工作,其目标是到2025年将自主开发的汽车软件比例提升到至少60%。

大众集团在2019年6月 对外透露,将设立一家名为“汽车软件”(Car.Software)的新部门,该部门将开发名为“vw.os”的汽车操作系统。2020年1月1日,Car.Software作为大众集团旗下独立的业务?部门正式运转,其下设有五个业务单元。现任SAP公司全球首席技术官比约恩·戈尔克担任首席技术官。

?大众汽车集团全新汽车软件开发部门Car.Software?(来源:大众集团官方供图)

Car.Software在奥迪子公司“奥迪电子创业有限公司?(?Audi?Electronics?Venture?GmbH?)”基础上组建,大众汽车集团也因此成为 家在研发上把把硬件和软件分开、也即软件部门和车辆工程相互独立起来的大型车企,大众计划在2025年之前投资70亿欧元在该软件部门的开发项目上。

按照大众集团此前公布的计划,到2025年将为“Car.Software”汽车软件开发部门集结5000多名数字化 ,开发包括“vw.os”车辆操作系统和大众汽车云在内的车载软件和服务,届时,大众集团旗下所有新车型都将在该软件 上运行,成本也将随之大大降低。

“对于客户体验来说,软件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在软件方面具备核心能力。”?大众汽车集团数字化车辆与服务负责人Christian?Senger在2019年9月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

总部位于德国狼堡的大众汽车集团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拥有来自欧洲7个 的12个品牌,其中总部位于英戈尔施塔特的奥迪是大众集团旗下认知度最高的豪华车品牌。奥迪品牌2018财年的营收为592亿欧元,相比2017财年的598亿欧元有所下滑,扣除特殊项目支出前的营业利润为47亿欧元。

持续五年的架构 繁调整

过去五年中,大众汽车集团的调整从未停止。2015年9月,随着“排放门”的发生,大众汽车集团启动了一次大范围的深度调整。大众监事会通过了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品牌、以及北美地区全新管理架构调整的相关决议,这一架构调整的思路是简化集团层面的机构、体制,把集团与品牌的职能分开,加强品牌和区域管理职能,并为集团管理董事会留有必要的管理空间去为公司制定相关策略、措施。

当时的调整包括将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市场将合并成为新的北美区域;同时,集团层面的管理正式调整为以模块化 为导向,其中,保时捷、宾利、布加迪品牌组建为跑车业务集群;奥迪、兰博基尼和杜卡迪组成的业务集群、卡车事业部,动力工程和金融服务保持原有运营架构;从事量产车生产的大众(横置发动机模块化 )、西雅特和斯柯达品牌均有一名代表入选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此外,大众汽车品牌在四个区域设立管理架构,每个区域的CEO将直接向当时刚就任大众汽车品牌CEO的迪斯汇报工作。由于各个品牌与区域将承担更大责任,生产部门也被立即解散。

2016年6月,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25战略”,除了对核心汽车业务进行综合性调整外,还宣布将在权责“去中心化”宗旨下,使旗下各品牌拥有更大的区域与本土化决策权。作为该调整的一部分,2016年8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在其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设立大众品牌乘用车中国CEO一职。

2018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的改革随着迪斯的上任更激烈的展开。迪斯上任同时,大众集团布了公司管理架构的大幅度调整,包括将构建出6个全新的业务领域及中国地区,并将旗下12个品牌划归至量产、豪华和超豪华3个全新的汽车品牌群组。其中,奥迪品牌仍是豪华品牌群组的单一品牌。而“非常大而又非常特别”的中国市场成为单独的业务区,被认为在接下来的电动化、智能化以及出行服务竞争中决定着大众的未来。

鉴于目前全球汽车行业均处于剧烈变革的阶段,确立更加 的集团管理体系成为各跨国车企集团的共同选择,出了大众,戴姆勒也在过去两年间对集团管理架构进行了大幅调整。

丰厚现金流支撑继续转型

在迪斯全力带动大众转航、应对行业危机和企业内部挑战的同时,大众汽车集团去年在全球的表现也出现逆转,与2018年的失意相比,大众汽车集团2019年表现强劲,各主要指标都优于全球汽车业的总趋势。

大众汽车集团2月29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全年销售收入达2526亿欧元,较上年增长168亿欧元;未计入特殊项目支出的营业利润达193亿欧元,高于2018财年的171亿欧元;未计入特殊项目支出的营业销售回报率为7.6%,略高于2019财年设定的目标区间(2018财年为7.3%)。由于柴油发动机排放事件造成的特殊项目支出减至23亿欧元,其营业利润也增至170亿欧元(2018财年为139亿欧元)。

销量攀升、产品组合优化以及金融服务部门的良好表现,拉动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7.3%,达184亿欧元;税前营业销售回报率增至7.3%(上一财年为6.6%)。同时,汽车业务的净现金流显著增长至108亿欧元,2018财年为-3亿欧元;净流动资产增至213亿欧元,2018财年为194亿欧元。

财报称,营业利润增长的驱动力之一源于客户交付量的小幅增长,达1097万辆(同比增长1.3%)。大众集团在几乎所有地区的市场份额均有所扩大,其中,欧洲和南美市场的客户交付量增长尤为显著,北美和亚太区域市场则因整体市场下行趋势而略有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特别指出,尽管中国市场面临挑战,但集团从中国两家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获得的营业利润仍基本达到上一财年水平,为44亿欧元(上一财年为46亿欧元),占大众集团总营业利润170亿欧元的25.88%。受中国国内车市同比大幅下滑影响,这一占比比2018年的33.24%有明显下滑。但仍相当于大众汽车集团有1/4的营业利润来自中国。

汽车业务净现金流的增加将对大众继续展开的转型投资提供关键支持。按照2019年11月大众集团发布的2020年-2024年的未来五年投资计划,大众将投入600亿欧元(约4646亿元人民币)用于混合动力、电气化和数字化等领域。其中,330亿欧元的支出用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其余270亿欧元用于混合动力和数字化领域。针对中国,大众在2018年发布了将携手合作伙伴至2022年总计投资150亿欧元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和全新移动出行服务领域布局的战略,其中2019年已投入40亿欧元,2020年也计划再投资40亿欧元。

大众方面预计,2020年,汽车业务的研发及资本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率预计将在6.0%至6.5%之间,2018年和2019年的研发支出比率分别为6.8%和6.7%。除了研发支出和柴油发动机排放事件的继续影响,大众集团预计,2020年因并购带来的现金支出也将大幅增加。

因此,集团2020年净现金流预计会继续保持正向增长,但整体水平将低于去年。排除柴油发动机排放事件和并购活动的影响,集团2020财年将继续以实现至少100亿欧元的净现金流为目标。

对于2020年的市场表现,大众汽车集团持谨慎态度,预期2020年汽车交付量将与去年市场表现保持一致,集团预计销售收入将同比增长4%,乘用车业务领域的销售收入将略有增长,并预期2020年营业销售回报率将在6.5%至7.5%之间。大众方面同时提到,持续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和冲突,包括在多个 和地区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等在内的诸多不容忽视的因素,都会导致2020财年展望中提出的预期存在不确定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2019全球主流车企营收利润双降,汽车业迎来至暗时刻了吗?”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