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2025年建设加氢站70座左右拓展大型乘用车市场空间

  • 时间:
  • 浏览:0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上海到2025年建设加氢站70座左右 拓展大型乘用车市场空间”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上海到2025年建设加氢站70座左右 拓展大型乘用车市场空间

2.呼和浩特市发布氢能源发展规划征求意见

易车讯 6月20日,上海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2-2035年)》。其中提到,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 水平,制储输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提升,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 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 的创新研发 ,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10万吨/年。

此外,规划还明确提出,拓展氢燃料电池大型乘用车市场空间,建立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互补的发展模式。

在氢能源制造方面,规划提出金山和宝山两个氢气制备和供应保障基地:

打造金山氢源供应与新材料产业、示范运营基地,鼓励上海化工区工业副产氢的综合利用,立足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优化氢气提纯技术,提高副产氢利用效率。聚焦氢气储运和燃料电池应用等领域涉及的碳纤维、催化剂、全氟磺酸聚合物树脂等关键材料,加快相关材料的研制生产。引导化工企业转变用能方式,拓展富氢原料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 发挥上海化工区管道输氢成本优势,拓展氢燃料电池客车、货车、叉车等运营场景。

打造宝山氢源供应与综合应用基地,发挥宝武集团大规模钢铁冶金制氢能力,为宝山区发展氢能产业提供氢源支撑,持续吸引氢能优势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发展新动能。鼓励宝武集团与高校联合打造氢能研发创新生态,延伸宝山地区氢能源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之间的资源融合与良性互动,建设氢能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打造宝山区氢能重卡、氢能科技产业园区综合应用示范场景。

呼和浩特市发布氢能源发展规划征求意见

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主要制备方式包括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工业副产制氢、炼厂气制氢、焦炉煤气制氢等。氢能根据生产的来源,可以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来源于化石燃料,成本低,但是碳排 大。蓝氢也是来源于化石燃料,但使用了碳捕捉、利用与储存(CCUS)等先进技术,碳排 较小。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制备的氢气,制备过程没有碳排放,但是成本较高。

中国氢气产量达到3342万吨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在2017-2021年中国氢气产量逐渐增长,2021年氢气产量约3342万吨,较2020年增长33.68%。

2030年以后中国氢能需求量将激增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2020年以后中国氢能需求将持续增加,尤其是2030年以后,为达成“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氢能需求量将大增。到2060年,中国氢能年需求将超过1.3亿吨。

加氢站数量超270座

燃料电池车是氢能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而加氢站是给氢能源汽车提供氢气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增长,加氢站需求提升,中国加氢站数量也逐年增长。截止2022年6月,中国加氢站数量超过270座,较2018年加氢站数量增长超10倍。

行业政策解解读

中国氢能行业处于发展初期,达到行业成熟期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发改委和 能源局2022年3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到203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到2035年,形成多元应用生态。

综上所述,氢能根据生产的来源,可以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2021年底,中国氢能产量超过3300万吨。从需求端看,未来中国氢能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到2060年预期年需求超1.3亿吨。从下游应用看,中国加氢站数量超过270座。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规划,未来中国氢能产业将逐渐完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氢能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汽车之家?新闻]?日前,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通知(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明确:到2023年,呼和浩特市市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重卡车等推广应用规模达到150辆以上;到2025年,呼和浩特市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重卡车等推广应用规模达到500辆以上。

?与此同时,到2025年,呼和浩特市将建设成为全国具有一定 的氢能产业基地,初步建成面向京津地区的氢能供应基地,使氢能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建设“北方氢城”奠定坚实基础。

?在核心技术方面,到2023年,建成产业技术创新 和行业合作交流 ,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氢能技术研发、示范和孵化基地,制氢技术研究能力、 安全储氢研究能力、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能力、多应用场景示范应用研究能力、核心零部件研究能力达到 水平。到2025年,掌握 低成本制氢、储运、加氢、燃料电池生产等关键技术,形成涵盖产业全链条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体系。

?此外,呼和浩特市还将加快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利用商用车、物流车、短途接驳车、环卫车、公交车开展燃料电池车示范应用,制定落实相应奖补措施及路权便利,由点到面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广泛应用。

?在呼和浩特市市公安车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燃料电池汽车新车,按照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给予市级配套补贴,累计奖励资金最高不超高车辆购置价格的60%。

?为此,呼和浩特市还将强化氢燃料储运扶持。自2020年起至2023年,按照年度累计氢燃料实际承运量,给予专业从事氢燃料运输的企业1.5元/千克、每年最高150万元运营补贴。

?同时支持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对企业实施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掺氢设备制造,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的项目,经认定属填补我市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或延伸、强化产业链的,除参照《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呼政发〔2020〕24号)给予支持外,再按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补贴。对于技术先进、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以“一事一议”确定扶持措施。对企业制造的首台(套)氢能产品,经认定后,给予生产企业最高300万元补贴。

?补贴方面,在呼和浩特市公安车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燃料电池汽车新车,按照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给予市级配套补贴,累计奖励资金最高不超高车辆购置价格的60%。支持引进培育氢能综合型及功能型总部、公共服务 、行业机构等,对特别重大的氢能总部、检测认证中心、专业中介机构等落户的,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支持。(编译/汽车之家?李娜)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上海到2025年建设加氢站70座左右 拓展大型乘用车市场空间”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