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为手机年增长这么稳定?
- 时间:
- 浏览:0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为什么华为手机年增长这么稳定?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为什么华为手机年增长这么稳定?
2.2019年的百度 用“中国速度”加速 AI 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华为手机能够年增长这么稳定,跟手机市场本身的走势、华为的努力和对手的错误都有很大关系。
1、华为抓住了智能手机增长的这一波趋势,华为手机在国内属于 ,在国际上也非常有名。华为手机的质量越来越好,售后服务也越来越好,性比价高,华为 位不仅仅是中高端,对于平民百姓千元机也一样有很多型号。而且性价比,质量都很不错。口碑大家都知道,在质量和价格上都非常亲民,深受国内外严重的欢迎。
2、坚持品质,稳扎稳打。
3、华为对新技术的巨额投入和坚持,华为有着内部核心考核标准。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是华为营销的坚强后盾。不管是外形还是软件都是不错的,首先是手机的基带芯片性能特别好,而且全靠自主研发的。
4、不固步自封,学习能力强,执行力强。
2019年的百度 用“中国速度”加速 AI 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竞争格局已经在起变化,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正被赶超
刚刚过去的2月,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特斯拉Model?3以3900辆的销量成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冠,占据全国电动汽车总销量大约30%。
除特斯拉外,TOP?10其余车型均为中国品牌,但 广汽新能源Aion?S(1433辆)和比亚迪全新秦EV(1429辆)销量过千。
再回看2020年1月全球电动车销量情况,EV?Sales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3以10013辆排名 ,而TOP?10车型没有一个中国品牌。
在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企业销量排行榜中,前5名分别是宝马、特斯拉、雷诺、大众、标致,TOP?10中国品牌只占两席,比亚迪第6,上汽第7。
再回看2019年的情况,EV?Sales数据显示,全球整年销售新能源汽车约221万辆,同比增长10%。
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106万辆,同比下降24.5%),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
如此推算,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中的销量占比约为55%,中国仍然是全球新能源汽车 大国。
但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了自2009年通过补贴政策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以来的 年度销量下滑。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4.5%;燃料电池汽车销售2737辆,同比增长79.2%。
另外还有两组数据值得特别注意:在纯电动市场,造车新势力的份额逐步接近9%;在插混市场,自主品牌的份额从2017年的98%下降到2018年的88%,再下降到2019年的58%,与之对应的是,合资份额上升很快。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2019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车型依次为:北汽EU系列、比亚迪元EV、宝骏新能源、奇瑞eQ、比亚迪唐DM、比亚迪e5、埃安(Aion?S)、荣威Ei5、欧拉R1、帝豪EV。暂无造车新势力车型进入前10强。
其中,北汽新能源EU系列摘得销量 ,全年销售11万辆,也是 销量过10万辆的车型。比亚迪的小型SUV元EV摘得亚军,全年销售6万辆。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亮点是,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威马、小鹏和哪吒销量都过万辆。
去年12月开始正式交付的理想汽车也交出了一张理想答卷,当月完成交付超过1000辆。爱驰汽车 款车U5于2019年12月19日上市,这基本意味着当年难以完成交付。
大环境艰难,这一年,新势力中有人继续向上,有人停滞不前,有人就此沉沦。这群为顺应汽车四化转型应运而生的特殊群体,还在找寻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2020年开局不利,竞争格局已经在起变化,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正被赶超。
以下13家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你在谁的身上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希望?请于文末投票。
北汽新能源:纯电销?
全年销量150601辆,同比降低4.69%,连续七年成为中国纯电动车销量 。其中,EU系列全年销量111125辆,同比增长244.2%,在总销量中占比近74%。
2019年,北汽新能源提出了“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的发展战略。EU5、EX5、EX3、EU7等新一代高品质车型已经成为销量担当。
北汽新能源还围绕产品开展 化开发,已形成BE11、BE21、BE22三大 ,覆盖了未来5年的30余款产品。
2019年3月,北汽新能源旗下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ARCFOX在日内瓦车展进行全球 品牌发布,将从2020年开始连续推出4款纯电动汽车。
10月,北汽集团推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全新BEIJING品牌,开启自主发展新篇章。BEIJING品牌将成为先前没有确定品牌名称的北汽新能源产品的品牌。
北汽新能源换电模式在北京实现成功示范运营。2019年,北京市采购了6250辆,投入运营超过4000辆,在五环内及重点地区建成投运90座充换电站。北汽新能源已在全国15个城市运营换电出租车1.6万辆,累计建换电站187座。
截至2019年6月,研发投入累计已超53亿元,在营收中占比超过10%。7月,北汽新能源斥资20.51亿元打造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在北京亦庄蓝谷开业。
2019年,北汽新能源进一步拓展朋友圈,加强与其他 企业的战略合作。
1月,与麦格纳合资的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汽车技术(镇江)有限公司揭牌;与硅谷科技公司visionICs成立自动驾驶联合实验室揭牌;与滴滴旗下小桔车服共同出资成立京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为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联合设立“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
8月,与梅赛德斯-奔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技术开发伙伴关系,双方意向未来在华建立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
9月,与宁德时代合作推出CTP无模组电池包,并首先搭载到北汽新能源EU5上。
10月,与国网电动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纯电新零售”,共同发布“10000辆新零售车辆签约暨车桩电生态营销模式”。
2020年1月,面向下一个十年,北汽新能源提出“2029计划”,规划了“一个目标,两大路径,三大举措,四大体系”的路线图。
比亚迪:势头不再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229506辆,同比下降7.39%,已经与其燃油车231893辆的销量相当。
算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连续第6年夺得全国 ,但比 电动汽车头号玩家特斯拉少卖约14.8万辆车,失去了保持4年的全球 之位,居全球第二。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219353辆,同比下降3.43%。具体来看,纯电动销量147185辆,同比上升42.53%;插混销量72168辆,同比下降41.75%。
销量最好的三款车型依次为:元EV全年销量61551辆,同比增长81.5%,年度新能源车型销量排名第二;唐DM全年销量34084辆,同比下降3.4%,年度新能源车型销量排名第五;e5全年销量32929辆,同比下降25%,年度新能源车型销量排名第六。
2019年,秦Pro?DM、宋MAX?DM、元EV535、e1、宋Pro?EV、秦Pro?EV超能版、e2、e3等多款燃油车的新能源车型上市。
6月25日,比亚迪全球设计中心大楼在深圳坪山落成,开启了“技术+设计”双轮驱动的发展新阶段。
11月7日,丰田汽车与比亚迪签订股份对等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合资协议,宣布将共同开发纯电动车和动力电池。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
广汽新能源:来势凶猛
2019年是广汽新能源成立的第三个年头,全年销量42003辆,同比增长110.6%。其中,Aion?S销量32493辆,在总销量中占比超过77%。
4月27日,作为广汽新能源全新产品体系的 战略车型,纯电轿车Aion?S上市。它基于广汽第二代纯电专属 GEP打造,纯电综合续航里程为510km,具有L2级自动驾驶功能。
4月30日,1500辆广汽新能源新一代GE3?530?纯电SUV出租车交付,助力广州市全面推广纯电出租车。11月14日,2020款GE3?530再度焕新升级。
10月17日,豪华智能超跑SUV?Aion?LX上市。据称,百公里加速3.9s、综合续航超600km、L3级自动驾驶,率先搭载广汽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12月14日,Aion?LX获列第七届轩辕奖年度十佳汽车。
除了推出新产品,还不断升级服务生态。
通过广汽新能源 向车主提供尊享服务,与国网电动联合发布充电服务创新模式“充电服务包”,还推出包括埃安服务中心与埃安俱乐部两大核心 在内的“埃安?一键尊享服务”。
按照规划,广汽新能源将依托于第二代纯电 ,每年至少推出两款产品,实现产品1.0时代向2.0时代的跨越。
奇瑞新能源:特立独行
全年销量46777辆,其中奇瑞eQ销量39401辆,占比超过84%,是2019年A00级纯电动车型销量第二名;艾瑞泽5e销量3597辆。
2019年6月24日,奇瑞新能源小蚂蚁eQ1第10万辆下线。6月28日,2019款小蚂蚁eQ1上市。从2017年3月 代上市至今,小蚂蚁eQ1历经三次迭代升级,不但销量破10万辆,而且在共享出行市场交付量 。
7月,奇瑞新能源联手苏宁汽车,通过与苏宁小店、零售云等 合作,实现渠道下沉。
8月25日,瑞虎e&艾瑞泽e双车上市。当天,奇瑞新能源还率先公布了“三电终身质保”政策,对于瑞虎e、艾瑞泽e及2019款小蚂蚁eQ1首任非营运车主给予三电系统终身质保。
12月28日,纯电SUV?S61在芜湖下线。它由奇瑞新能源第四代超轻智能互联电动LFS 打造而成,是继小蚂蚁eQ1之后奇瑞新能源又一核心战略车型,是这家公司品牌提升的重要产品。预计于2020年初正式亮相,并有望在上半年上市开售。
奇瑞新能源的两款战略性产品都是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挤压型材和封闭断面形成的超稳定框架结构,无需冲压,为业内首创。
长安新能源:成功混改
2019年是长安新能源成立的第二年,全年销量约2.8万辆,其中逸动EV销量2.3万辆,在总销量中占比82%。
3月30日,CS15?EV400上市。5月11日,逸动ET上市。长安新能源还对旗下纯电动车型进行全面升级,12月10日,CS15EV改款车型E-Pro上市。
E家族是长安新能源的新一代产品,除了已经上市的E-Pro,E-Rock(CS55?PLUS?EV)、E-Star(奔奔EV)、E-Life(逸动EV)?等E家族另外三款车型计划于2020年上市。
在自动驾驶方面,7月26日,国内首个5G自动驾驶公共服务 暨5G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基地启用,作为首个入驻重庆自动驾驶5G公共服务 的车企,长安新能源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将在重庆仙桃谷持续运营两年。
在氢燃料方面,11月18日,长安新能源英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在英国伯明翰成立。创新中心将依托已经申报成功的英国政府APC项目开展运营,长安新能源将与英国燃料电池企业Intelligent?Energy共同研发全功率型燃料电池汽车。
对外合作上更进一步。9月10日,长安新能源入驻重庆龙兴新能源科创园,宣布与特来电、国联电池、航空光电所、清研理工、中汽研等携手成立11家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共创开放的智慧共享 。
最为关键的是在11月引入长新股权基金、两江基金、南方工业基金、南京润科产投等4家战略投资者,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内 家实现混改的汽车央企。
长安新能源将在未来三年累计投入100亿元,新建56个实验室。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汽车专用 打造。
江铃新能源:雷诺入股
2019年是江铃新能源成立的第五年,全年销量4.45万辆。其中销量最好的是E200,3.25万辆,占总销量的73%。2019年3月上市的易至EV3销量5338辆。
5月23日,江铃新能源昆明基地总装车间建成并投入使用;12月,易至出行拿到了 网约出租车经营许可证。
江铃新能源还迎来了一个新的投资者,7月17日,雷诺集团增资10亿元,成为江铃新能源的股东,拥有50%的股权。
更为值得称道的是,2019年12月,易至EV3入列第七届轩辕奖年度十大提名汽车。
2020年,江铃新能源将有两款新产品上市,一款新产品亮相发布。
蔚来:好事多磨
2020年1月6日,蔚来正式公布2019年最后一个月的销量数据:单月交付量达3170辆,环比增长25%,创全年新高,这也是蔚来2019年连续第5个月交付增长。
全年累计交付20565辆,同比增长81%,位居国内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榜首。
而在销量发布的几天之前,Q3财报更是从另一维度证明了蔚来2019年以来的成绩。亏损的持续收窄,毛利率的进一步回暖,股价的进一步提升。
但是过去这一年却也是蔚来汽车成立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特别是4月下旬连续两次蔚来ES8着火让公司显然最为被动的境地,创始人兼董事长、CEO李斌也被称为2019年最惨的人。
但是三季度开始,随着蔚来ES6上市销量逐步上升,蔚来开始走出泥潭。
2019?NIO?Day如期在年底召开,场面依旧宏大,只是这次活动的主题从曾经的各界大佬、尖端产品转变为当下最为珍贵的用户。
李斌在NIO?Day宣布轿跑SUV?EC6将于2020年上市,而升级款ES8也同时宣布上市。
虽然2019年5月北京亦庄国投投资未达成但随后腾讯1亿美元可转债救急,李斌也追资9500万美元作为可转债。
产品、资金、用户成为蔚来 一步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样的系列组合拳让2020年的蔚来依然可期。
威马:老二不易
全年销售新车16876辆,虽然与其10万辆年销量目标相差甚远,不过依然可以位居新势力第二名。
威马EX5表现稳定,但是其销量占比已经开始慢慢向“B端”市场倾斜。广州车展期间,威马发布了全新纯电SUV?EX6?Plus,但是市场反馈远不如想象之中强烈。
2019年3月,威马宣布C轮融资30亿元人民币,由百度集团领投,太行产业基金、线性资本等参与投资。
据称,D轮融资10亿美元也在进行当中。至今,威马已经获得6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到230亿元。
但也迎来麻烦事。2019年,威马汽车迎来了吉利汽车要求索赔21亿元的“天价”侵权诉讼案,不过据称双方并不会最后鱼死网破。
因为2019年没有完全KPI,威马汽车取消了员工年终奖金,希望2020将要发布的威马轿车能够带来销量上的转变。
目前,威马已经拥有了186家门店,覆盖城市111个。
小鹏:继续前进
2019年,小鹏汽车经历一个最波折的7月。因为新旧产品的价格与性能差异,引来车主全国大面积 及老客户的退车潮。这场风波也成为了小鹏汽车2019最为深刻的记忆。
好在凭借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形势随后有所好转。自2019年9月交付新款G3以来,销量回升已至以往平均水平。
2019年全年销售16609辆,虽然未完成全年销量4万辆的目标,但销量过万使其跻身新势力 梯队。
轿车P7也在2019年广州车展上正式发布预售,24万-37万元的预售价格,表现出小鹏想要向中高端进阶的野心。
2019年11月,小鹏汽车宣布完成4亿美元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引入新战略投资伙伴小米集团。
与此同时老股东经纬中国继续加码,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继A、B两轮后再次以个人投资人身份加持本轮。
此外,小鹏汽车还宣布获得招行、中信以及汇丰等多家中外银行总额达数十亿人民币无抵押信用贷款。
合众:哪吒出海
相较于蔚来、威马、小鹏而言,合众旗下的哪吒汽车 度或许不及,但凭借A0级纯电小车N01?取得10006辆的交付成绩,位列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第四位。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相比,哪吒N01能够跻身第四名的优势在于低成本投入,潜力巨大的三四线城市成为了一些造车新势力寻求机会的地方,避开了前三名在一二线城市的激烈竞争。
在早期奇瑞新能源项目的“4人小组”成员之一方运舟带领下,合众在桐乡扎根发展。它是拥有发改委和工信部“双资质”的生产企业,其浙江桐乡工厂于2018年5月竣工, 车型N01便在这里下线。
虽然2018年 大股东退出合众汽车,但2018年底它顺利完成B轮融资30亿元,江西宜春政府产业基金领投,战略投资资本跟投。
2019年3月初,合众汽车将原企业品牌名从“合众新能源”变更为“合众汽车”。同时,产品伞品牌也确定为合众汽车总裁张勇早先定下的名字“哪吒”。它的重新启用是因为一部 赞助的国漫**《哪吒》在7月上市后爆火。
6月27日,企业位于江西宜春的全新工厂将正式动工。该项目投资总额为50亿元,将于2020年年底正式投产,年产能为10万辆。
7月虽然也被曝出“因销量不佳、盈利受困,工厂放假”的新闻,但合众汽车 时间澄清,并表示未来2~3年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也已找到。截至目前,合众汽车累计融资超70亿元。
11月的广州车展上,哪吒U量产版启动预售,预售价以15万元起售,计划于2020年2月上市。这是哪吒旗下第二款纯电SUV哪吒U,也是一款脱胎换骨之作。
哪吒U基于全新纯电动专属HPC 打造,其设计风格延续去年发布的概念车Eureka?01,轴距达到了2750mm,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400/500km。
从公布的预售价与续航以及产品力来看,哪吒U上市后有望成为威马EX5、小鹏G3的直接竞争对手。
目前,合众汽车在全国范围内有接近80家城市合伙人,每个城市一家,并实施区域 销售的营销模式。
理想:开局良好
虽然将 量产车型理想ONE的交付时间由11月推迟到12月,但理想汽车首月即实现交付破千辆的好成绩。
根据2019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理想 上公布的数据,当月共生产1530辆理想ONE。
理想ONE是一台号称“没有续航焦虑”中大型SUV,2019年4月宣布上市,仅推出一款车型一种配置,补贴后定价为32.8万元。
与多数竞争对手不同,这款车并非一般意义上人们所认为的纯电动汽车,它为增程式动力,搭载40.5kW 池和45L油箱,续驶里程800公里,0-100km/h加速为6.5s。
但理想汽车并非一帆风顺。因为交付延期,不得不直接用2020款产品消除2019年12月购买该车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同时,有车主开始反应产品的一些小毛病,比如新车仪表屏会出现多种故障报警,而动力系统故障更是导致车辆直接在高架路上“趴窝”,再如行驶过程中油门踏板失灵,只能通过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控制车速。
李想向用户承诺,交付只是理想ONE产品力的起点。理想在2020年 季度的核心任务仍是“把质量和交付做好,把各种小问题都解决掉”,并在明年3月份的空中升级(OTA)上给用户“一些实实在在的小惊喜”。
新特:两端布局
2019年对于新特而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蓄势。数据显示,其全年销量为2540辆,相较于前四名来说,销量相差较大。
新特汽车CEO先越认为应该两条腿走路,突破B端,激活C端。新特现阶段处于蓄势阶段,通过在B端和C端两端布局来拉动销售,创新商业模式。
在B端方面,新特推出了“同创”品牌。与一汽合作的A级车型MEV100将主要投放于出行市场。
在出行布局方面,新电出行目前正在快速的在全国各地拿牌照,目前已经拿到了全国2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牌照。
在C端的销售方面,新特在布局以新特电家和新特云商为骨干的渠道网络,发力更下沉的4-6线市场,新特云商在全国突破了400家。
通过前期一系列布局,新特销售数据看起来开始上量,2019年12月销量达到了348辆。
零跑:信心不减
原先准备在2019年交付1万辆的目标没有实现,这家由 的监控产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投资的造车新势力处境尴尬。
2019年6月28日,零跑汽车在位于杭州滨江的零跑中心举办“零跑S01全国首批车主交车仪式”活动,现场有十余辆零跑S01被交到车主代表手中。
当时,零跑汽车介绍,自2018年亚洲消费电子展开启预售以来,零跑S01订单不断增加,首批预售451个名额不到4小时被 一空。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表示,2020年是零跑汽车至关重要的一年,并为此做足了准备,不仅会持续开发 销售渠道,在产品推广上也会加大力度。
他说,将于上半年上市的T03车型,会坚持“高性价比、 体验”的零跑标签,“是一款会对当前市场进行‘降维打击’的 车型”。
2020年上半年,被称为“平价智能电动跑车”零跑S01?460版本也将交付用户,续航里程提升到了NEDC?451km。
朱江明认为,汽车消费正在从传统燃油车向智能电动车转变,这一点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雷军的贪婪时刻:两个月密集投8家芯片公司,小米极速“补”芯!
在 2019 年开年的时刻,当我们试图回顾去年一整年国内智能音箱&语音智能行业的 历史 事件、并预测接下来新的一年里行业会发生什么的时候,我们直言不讳地首先点名了百度。
百度这一年的发展可谓是“异军突起”,从口头声称的领军企业发展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杆”,可谓是非常的“典型”。它不仅可以作为其他在各自领域围绕各自核心竞争力进行布局的互联网巨头的参考对象,也可以作为诸多沿着大生态布局方向发展的中小企业寻求差异化发展的参照对象。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很多表面上华丽丽的事件,但对于事件的“始作俑者”,事件的发生一定不是偶然。其背后,蕴含着百度对于时局的思考,对于自身竞争力的思考,对于市场定位的思考,以及在硬件产品、对话式 AI 系统、向上的技能应用和向下的行业应用、以及生态等诸多方面的策略和行动。
审时度势,狠下心来拿
国内的智能音箱&语音智能行业伴随着 2017 年各大厂商的一系列 和产品发布,而逐渐拉开序幕。虽然在此之前,亚马逊 Alexa 已经日渐成熟的生态,促使很多国内的中小企业的跟进,但并没有形成大生态之势。
因为,国内的市场,主要还是国内玩家的市场。毕竟短时间内,亚马逊和 Google 都没有进入中国的计划,开发者生态并不是他们全球扩张的重点,而在中国销售语音 AI 产品更是意义不大。于是,对于在几乎在同一时间起跑的众多国内玩家中,谁能拿到“ ”就非常有意义了。
我们看到,在经历了 2017 前后将近一整年的“百箱大战”后,进入 2018 年的语音智能市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智能音箱市场头部玩家格局初显;二是语音 AI 落地更进一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 点上,最直接的表现是,从 2018 年 季度开始,国内的阿里、小米 跻身全球前五、填补过去国产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空白,并连续三个季度维持稳定的的市场地位。中国也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智能音箱市场,阿里、小米两者在其中长期占据前列,排名第三的则是叮咚。
到了第三季度,这一局面又发生了变化:据 Canalys 发布 2018 年 Q3 中国智能音箱报告显示,百度这匹「黑马」以强劲的市场表现 进入市场前三名。相比依旧稳居前二名的阿里、小米(负增长),这一季度实现环比增长 711% 的百度显得后劲十足。
△ Canalys 2018 Q3 中国智能音箱报告
除了自有品牌产品,百度在赋能设备量方面的成绩也十分耐人寻味:同在今年第三季度,IDC 发布报告称,DuerOS 赋能的智能音箱出货量在国内排名 (154 万台,含小度自有品牌和 DuerOS 赋能的其他智能音箱产品)。
△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总经理景鲲在 2018 百度 大会公布业务最新进展
百度官方的喜报中称:截止到 2018 年 11 月,DuerOS 智能设备激活量达到 1.5 亿台,语音交互超过 8 亿次,基本实现了连续 7 季度每个季度数据翻倍的节奏。DuerOS 已经成为中国最大、最活跃、最繁荣的对话式 AI 操作系统。
这不是一个人的成绩,这更是“智能生活”产品线和业务布局的上下一心
2018 年 3 月 6 日,百度宣布正式成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mart Living Group),简称 SLG。由度秘事业部、硬件生态渠道部和 Raven Studio 工作室共同组成。5月18日,百度宣布度秘事业部总经理景鲲担任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总经理一职,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其中,度秘事业部继续专注于 DuerOS 与生态的建设及运营,硬件生态渠道事业部则专注于 方硬件的量产、电商建设和渠道拓展。
这个变动其实透露着一些玄机:百度将对话式 AI 上升为公司战略重点,并从战略层面自上而下推动 DuerOS 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对话式 AI 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方面,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百度大脑、大数据搜索、以及云的能力,以最大的支持力度给到 DuerOS 并持续加码百度智能硬件布局。
同时,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百度战略投资从集团层面也在加码对 DuerOS 的投入。表现在增持或战略投资网易云音乐、百度视 、蜻蜓 FM、梨视 等内容公司,而对小鱼在家、极米 科技 、云丁 科技 、BroadLink 等硬件和 IoT 企业的战略入股,也进一步为 DuerOS 的硬件生态发展铺平了道路。
而在消费市场表现最为明显的,则是百度对其自有硬件产品的补贴政策。百度财报显示,受促销和渠道成本增加的影响,销售成本、综合开销及行政管理费用同比增长了 54%,Q3 同比增长 51%。
公司战略层的支持、资源的倾斜、团队的稳固,为 DuerOS 在一年内迅速完善对话式 AI 的核心能力、部署和落地自有品牌硬件产品,并将 渗透到第三方硬件、拓展行业应用、建立完整生态,打下了重要基础。
产品策略:互联网公司如何从零到一领跑智能音箱消费市场
这一年,百度基本以每两三月一场发布会的 率发布一款硬件产品,最终共推出了小度在家(599 元)、小度智能音箱(89 元)、小度智能音箱 Pro(169 元)、小度语音车载支架(69 元起)这 4 款智能硬件,形成了「人丁兴旺」的小度家族。
关于各个产品的功能细节,这里就不一一赘述,详细可以查看深圳湾以往的报道。这里,我们试着从这几款产品着手分析百度的智能硬件产品策略,来分析产品热卖的原因。
1、组合打法
除了前面提到的 4 款智能硬件,2018 年底与华为联合推出的华为平板 M5(含支架)等,也被纳入了产品体系。
目前,小度家族已经覆盖了全产品形态,完成了从高、中、低端价格的全覆盖,包括有屏、无屏和中高低端音箱。满足极客、尝鲜者、对智能音箱音质有要求的选购需求。
△ 小度智能音箱:mini 款智能音箱,主打高性价比
这一组合打法与亚马逊 Echo 家族极为相似:
亚马逊在 2017 推出了主打音质的 Echo Plus、带屏的智能音箱 Echo Show、主打语音购物的 Dash Wand、为语音 游戏 配合使用的 Echo Butt 等 11 款硬件。
而在 2018 年亚马逊又继续领跑优势,除了原有产品的更新迭代之外,陆续推出 Echo Sub 低音炮、儿童版智能音箱 Echo Dot Kids Edition、Echo Smart Plug 智能插座等累计 13 款硬件。
2、细分用户群体覆盖
小度的典型用户包括三口之家、三代同堂、二人 、独居青年、以及空巢老人。除了给不同价格敏感度用户提供较大的产品选择范围之外,小度家族也从细分场景、用户做到了垂直覆盖。
伴随 2018年 6 月发布的小度智能音箱,百度在智能音箱上新增了“极客模式”、“儿童模式”。前者展现了百度大数据搜索、深度学习、多轮对话能力,后者则是百度 AI 能力在儿童场景的应用。虽然儿童场景并不是什么新命题,但却是除音乐之外、百度清晰捕捉到、并将重点打磨的 个细分用户场景。
原本具备声屏交互优势的小度在家,在加入了儿童模式后,结合童音交互、儿童内容,成为了一个儿童陪伴、学习利器。一台设备满足家庭老人(视 通话)和儿童(陪伴和学习)的需求。
3、从家到车的全场景覆盖
尽管 DuerOS 很早就推出了针对车机和车载设备的硬件解决方案,而里程碑事件则是百度在 11 月份推出小度语音车载支架,标志着 DuerOS 以后装车载产品的方式跨入车载场景。
△ 小度语音车载支架:分标准版、无线充电版。搭配小度蓝牙 使用,能在车载场景下提供全场景的语音交互体验,包括语音调用导航、音乐点播、查询天气、路况等常用服务。
从家庭客厅到卧室、车载,家庭成员中老人、小孩、年轻人,小度家族已经能从不同维度提供对应的高 应用给到用户,做到对细分场景、应用的深度挖掘。
4、降维打击
在大厂花钱补贴市场的时代,百度也是个重度参与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国内的 款智能视 音箱小度在家,一上市就以 599 元的价格将行业 。在双十一、双十二期间,更是推出 299 的拼团价格,继续向着「爆款」这个目标前进。
△ 小度在家:有了语音和屏幕交互的小度在家,有了视 内容的出口,有了通讯的能力,有了机器视觉的能力……在百度看来,这才是一款把用户体验做对的产品,具备让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的能力。
在外界看来,小度在家抢占的是带屏智能音箱的市场先机。事实上,小度在家自始至终对标的不是同类产品,而是看上去不是同一个维度的无屏智能音箱。或者简单的说,它的目的可能是要直接干掉无屏智能音箱整个品类(参见深圳湾以往对事件的解读)。
而百度这样做的效果也已十分明显:在百度“双十一”捷报中,小度在家称霸了多个电商 销售排行榜。百度能后来居上,挤进国内智能音箱市场排行第三名,小度在家功不可没。
5、第三方硬件:抓大头
在生态合作硬件方面,百度 DuerOS 则重点从存量市场切入,抓住移动场景的手机、客厅场景的机顶盒、电视盒子等有上千万销量的“头部”设备,与“头部”厂商陆续达成了合作。
具体表现在 2018 年陆续上市的:创维主流机型Q6/Q7系列、TCL主流机型 X/C/P 系列、极米 H2 无屏电视;创维 X1 PRO 小派电视智能音响、歌华小果机顶盒、创维 π 盒;vivo X21、vivo NEX、华为 P20、华为 P20 Pro、OPPO Find X;读书郎手表 W7、小天才手表 Z3、小寻手表 X1、火火兔故事机等等。
策略:以用户体验为重,强化核心系统能力,打造商业闭环
对于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打一组漂亮的智能硬件的牌,并不足以说明其商业的野心或雄心。在小度硬件家族的背后,是 DuerOS 这一张 。
1、以用户体验为重
以前是“规模最大”的 ,现在我更愿意说“用户体验最好”的 。人机交互体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内容获取的体验。
在 2018 年 7 月召开的第二届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上,DuerOS 3.0 发布。最新升级的 DuerOS 3.0 希望为自己打上什么样的标签?当被深圳湾问及这个问题时,景鲲做了如上的回答。
打上“小度”标签的百度自家智能硬件,更大的使命是承载了 DuerOS 对话式 AI 核心能力。相较于同行,这些产品的实际售价甚至低到 BOM 成本以下,而要让用户真正用起来,用得好并口碑相传,从而让价格补贴真正产生规划化效应,产品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设备唤不醒,交谈进行不下去,没有想要的内容….这些是用户对智能音箱“智能能力”的主要吐槽,也是让智能音箱堕落成“智障音箱”的原罪。针对这些问题,百度在核心系统层面,围绕着“听清、听懂、满足”做着持续的迭代和优化。
2、强化核心系统能力
打造“机器主动来学习和适应人类”的更自然的智能交互体验是 DuerOS 的使命。
作为小度在家的首席代言人,李彦宏在 2018 年 11 月百度 大会开场,演示了 Endless Conversation,即在人机对话中,更自然流畅的多次连续交互,这一展示代表了小度产品在交互体验上的全面升级。
△ 李彦宏在 2018 年百度 大会上,演示小度在家的最新对话能力
在系统和技术层面则具体体现在:
理解能力升级、满足度升级、反应速度升级。拆开来说,小度可以理解用户的复合意图,能根据用户的语句,进行多轮澄清引导;
借助百度强大的知识图谱和搜索数据的积累,DuerOS 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深度学习,构造「脑容量」更大的语义模型,从而实现越用越懂你;
通过在 DuerOS 云端、语音 ASR、以及设备端几个层面的改进优化,打造行业 的设备反应速度。
3、 打造商业闭环
归根到底,做产品还是要赚钱的。
在讲到赚钱的本质时,今年被挖到百度担任度秘事业部高级总监的赵鹏,总能表现出了商人的冷静。
这是让百度集团高层做出补贴等决策前,SLG 就必须想透彻的问题。“要不给用户数据,增长很快、活跃度很高;要不就给我挣钱。”这样的声音如同一股暗流,让 DuerOS 必须要有前瞻性。
DuerOS 3.0 的发布,代表着国内以百度为代表的语音 AI 型企业新商业模式诞生。这一商业模式实现的 步,则是让原 PC 和移动时代的内容和服务资源以及开发者,在语音交互场景下,首先赚到钱,让 拥有完整的商业化闭环。
以技能开发者为例,可通过 4 种方式从 DuerOS 获取收益:技能内付费、付费技能、亿元开发者支持计划、2018 对话式 AI 技能大赛。DuerOS 的商业分成模式,并且 6 个月将会把技能收入 100% 回馈开发者。
△ 通过开发对话式 AI 技能,率先在 DuerOS 赚到钱的 12 岁的最小开发者
而内容资源方则可以通过 DuerOS 的 工具,在 DuerOS 设备上快速实现内容的分发,然后通过“技能内付费”和“付费技能”的形式,赚到钱。
让 上的合作伙伴赚到钱,还包括设备商、方案商、芯片商、内容提供商、开发者等等。一个开放活跃的生态,每一个角色都可以各取所需,实现共赢。
生态策略:整合内容资源,发展技能开发者,加速产业赋能
在消费市场,庞大的内容和服务体系,可以满足用户多变的需求,构成了 DuerOS 重要竞争力。在行业市场,推动 DuerOS 能力的商业化落地,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1、整合内容资源:
DuerOS 上的内容资源主要包括自有内容、第三方内容提供商转化的内容、新开发的对话式 AI 技能:
在自有内容和服务方面,DuerOS 对内整合了百度地图、爱奇艺视 、百度 、秒懂百科、好看视 等。
在生活服务方面,链接美团外卖等热点生活服务,实现全语音下单和支付。
在视听内容方面,小度与 QQ 音乐合作,获得海量正版音乐资源;小度与中信书院建立合作,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高质量有声图书;小度融合了 Discovery、VIPKID、斗鱼 等海量视 资源。
2、发展技能开发者
随着对话式 AI 硬件设备的普及,用户对技能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DuerOS 上的技能商店,提供了丰富的技能类型,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已经有超过 800 个技能发布,覆盖了新闻资讯、休闲 娱乐 、智能家居、生活服务、 教育、 办公等多种类型。
百度不遗余力地推动着对话式 AI 开发者的生态繁荣。一方面 DuerOS 不断的迭代和优化着小度技能开放 ,为开发者提供了便捷的开发环境;另一方面,启动“对话式 AI 技能大赛”,设立 75 万现金和 25 万奖品,通过“唤醒之旅”等一系列全国性的开发者活动, 开发者并指导开发。
唤醒之旅:面向对话式 AI 开发者的线下技术沙龙,已走进过深圳、北京、成都、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举办过 15 场技术沙龙和开发工作坊,吸引了累计 6000 多名软硬件开发者和行业人士的报名,活动现场也是场场爆满。
如此丰厚的开发者回馈和密集的市场教育,国内尚无其他 可以做到。基于此,在过去的一年,DuerOS 开放 开发者数量获得了超过 3 倍的增长,目前已经有超过 24000 名注册开发者,在 DuerOS 的 上开发技能。
3、行业赋能从芯片抓起
为了扩大 DuerOS 在设备端的安装和激活量,百度将第三方应用赋能的重点,放在了手机、电视、音箱、耳机、车机等几乎所有生活中常用的家电与智能设备,并联合上游厂商,共同赋能。
针对 OEM 厂商,早在 2017 年底的高通骁龙年度技术峰会上,DuerOS 就曾宣布联合高通,在包括骁龙 845 在内移动 上深度支持并联合优化百度 DuerOS 在手机上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2018 年,DuerOS 再次在芯片级合作方面加码,在蓝牙音 上发力,具体表现在:
与高通再次携手,联手打造小度蓝牙 和 DuerOS 3.0 版本的蓝牙音 产品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 Qualcomm QCC5100 系列低功耗蓝牙系统级芯片(SoC),将支持设计具备一系列 AI 功能的无线蓝牙耳机。
与 Knowles 楼氏电子达成芯片级合作,基于 Knowles 楼氏电子 IA610 智能麦克风,合作开发了用于头戴式耳机,耳机和真无线耳塞等可穿戴设备的参考设计方案,支持业界功耗最低,并可以实现始终唤醒。
△ 2019 年开年,百度即将在深圳举办小度蓝牙联盟峰会
4、解决方案花开落地
基于 DuerOS 3.0 的核心能力,百度提供了超过 20 个跨场景、跨设备的解决方案,包括有屏设备解决方案、蓝牙设备解决方案和行业解决方案等。
DuerOS 从来没有偏离过“有屏对话式交互”这个属于自己的主战场。而有屏设备解决方案则是百度「业界首创」的方案,它将 DuerOS 赋能万物的战场,从智能音箱延伸到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儿童智能设备、车机或车载产品等品类。
△ 景鲲在 2018 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介绍 DMA 蓝牙设备解决方案
针对庞大的蓝牙设备,百度推出了 DMA 蓝牙设备解决方案(DuerOS Mobile Accessories)。适用的设备包括蓝牙音箱、耳机、智能手表等,支持设备与小度蓝牙 的无缝连接,通过语音交互获取 DuerOS 的云端服务。
在行业领域,DuerOS 打造的酒店行业解决方案的一个典型应用案例。今年 7 月,小度在家(酒店版)入驻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洲际酒店,不仅可以操控灯光、窗帘等,还可以用语音唤醒人工智能助理,呼叫客房订餐服务等。
在酒店行业应用方面,DuerOS 行业解决方案已在洲际、华住、世茂、华侨城等 10 多家国内外酒店及地产集团落地,联合打造了 5000 余间小度智慧客房。
△ 图:与世茂酒店及度假村合作,在每晚客房价格不低于 4643 元的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的每一间客房里,都接入了 DuerOS 系统。
2019:让 AI 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引领对话式 AI 大爆发
DuerOS 的增长十分迅猛,预计这种高速增长要一直持续到 2019 年,商业化将在 2020 年开始。
在 10 月 31 日举行的百度 2018 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李彦宏便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明确了 DuerOS 的商业化时间点。
在 2019~2019 跨年的时刻,百度全民小视 与百度 在浙江卫视跨年晚会的舞台上,用 2 亿红包为 2019 年打响 ;而李彦宏则带着小度在家,登上了央视元旦晚会,再现百度的 AI 对话能力,让「小度小度」进一步地走进了千家万户。
△ 李彦宏携小度在家亮相央视元旦晚会
百度正在用“中国速度”加速 AI 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而 DuerOS 增长的加速度,值得期待!
这一份期待,不仅来自百度,来自语音智能生态的从业者和相关人士,更来自普通人,他们一直对 科技 改变生活充满着向往,他们曾经被漫天飞舞的黑 科技 搅乱了方向,而他们如今却在不经意间,发现 AI 已经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并将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文 | 韦世玮
2020年开篇不久,“投资公司”小米又开始有所行动了。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雷军的小米产业基金已经开启贪婪模式。
从1月16日起,小米集团通过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先后投资了帝奥微电子、灵动微电子和翱捷 科技 等八家半导体公司。
这一波操作,距离2019年11月19日,小米 次投资速通半导体才过了不到半年。至此,小米供应链投资版图一隅,半导体布局已扩展至19家,覆盖Wi-Fi芯片、射 (RF)芯片、MCU传感器和FPGA等多个领域。
小米的造芯梦并未停止。
去年10月,智东西曾针对小米的供应链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围绕小米的生态链和供应链投资战略,尤其是半导体领域进行了梳理。(《小米突围战:两年投资12家供应链企业的布局与厮杀,雷军还有多少底牌?》)
小米在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透露,截止2019年6月30日,其共投资公司超过270家,总账面价值28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8%。与此同时,截至8月20日,它已投资12家供应链公司,覆盖半导体到智能制造领域。
其中,它所投资的8家半导体公司,不仅在短期内为自身的“AI+AIoT”双引擎战略提供了续航动力,同时也为它长期冲击芯片研发市场,打通产业链“经脉”埋下了技术伏笔。
而这些,都是小米在澎湃S2芯片流产后,针对半导体领域所进行的产业链“自救”与新打法。
随着小米在2020年以来的一系列投资动作,智东西决定再次聚焦小米的半导体投资规划,在探究小米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与进展的同时,也从中摸清它隐藏在背后的战略思路和变化。
与此同时,小米的产业链投资战术是否真能开创出新的技术布局玩法?长路漫漫,小米的造芯之路又体现了雷军的哪些野心和期待?
今年2月,在小米开年首个产品发布会上,在太空走了一遭的 机小米10再次引起行业热度,其中撑起产品性能的主角,也从高通骁龙855升级到了骁龙865。
骁龙865“光环”加持的背面,是小米澎湃S2“暗淡”的第三年。
“自研芯片”一词,从2017年小米5C手机及其搭载的澎湃S1面世后,逐渐成为小米的又一软肋,而这也是一个早已被行业讲“烂”了的故事。
2018年,自小米旗下的半导体公司松果电子重组,成立南京大鱼半导体后,小米的自研造芯路在外界看来似乎已经停止了步伐。
虽然在一年后,大鱼半导体联合平头哥共同发布了名为U1的NB-IoT SoC芯片,面向物联网领域,内置GPS和PA(功率放大器芯片),支持北斗NB-IoT R13,却未在市场中掀起太大的浪花。回头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松果电子的官网也早已落满了灰,显示无法访问。
但与小米自研芯片进程缓慢相反的是,小米的半导体投资动作正逐渐加快。
2018年1月23日,小米旗下的紫米 科技 和雷军合伙创建的顺为资本,对从事集成电路(IC)研究和设计的半导体公司——南芯半导体进行了A轮投资,交易金额数千万人民币,打响小米踏足半导体投资战场的 。
随后两年里,小米投资“引擎”不断加速,相继入股了云英谷 科技 、乐鑫 科技 、芯原微电子等19家半导体公司,覆盖显示驱动芯片、MCU传感器、Wi-Fi芯片和射 芯片等多个领域。其中,聚辰半导体、乐鑫 科技 和晶晨半导体3家公司,已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而小米的这股冲劲儿也延续到了2020年,并在市场展现出更猛的势头。
自1月16日以来,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两个月内共投资了8家半导体公司,新增投资7家,远远超过以往 率。
据公开信息统计, 这8家半导体公司分别为帝奥微电子、速通半导体、芯百特微电子、Fortior(峰岹 科技 )、昂瑞微电子、翱捷 科技 、灵动微电子和瀚昕微电子。
1、帝奥微电子
成立于2010年2月的帝奥微,是一家混合模拟半导体IC设计及制造公司,其创始人兼董事长鞠建宏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在正式创立帝奥微前,他曾在美国仙童半导体有着近十年的工作经验,负责芯片的设计、技术、应用和市场等工作。
目前,帝奥微面向消费类电子、智能家居、LED照明、医疗电子及工业电子等领域,提供相应的芯片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LED照明元件、超低功耗及低噪音放大器、 率电源管理电子元件,以及应用于各种模拟音 /视 的电子元件。
截至2019年7月1日,帝奥微已申请65项各类 。其中,已授权发明 15项、已授权实用新型 17项。
据江苏南通苏通 科技 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开信息,2019年6月30日,帝奥微已获得科创板上市入轨。
而在2020年1月16日,帝奥微也迎来了小米的一笔战略融资,其股东新增长江小米基金,持股17.23%,但关于交易金额尚未披露。
2、灵动微电子
灵动微电子是一家MCU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11年3月,其董事长兼CEO吴忠洁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有着多家大型芯片设计公司工作经验。
在产品方面,灵动微电子基于Arm Cortex-M0及Cortex-M3内核,研发了MM32系列MCU产品,主要为F/L/W/SPIN/P五大系列,分别针对通用高性能市场、超低功耗及安全应用、无线连接、电机及电源专用,以及OTP(One Time Programable)型MCU。
据了解,MM32系列MCU产品已广泛应用于 汽车 电子、工业及电机控制、智慧家电及医疗、消费电子等市场。
实际上,早在2015年8月31日,灵动微电子就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该公司在2019年发布公告称,其将于3月14日起终止股票挂牌,宣布退市。
紧随着小米半导体产业链投资的扩大,小米也将投资的目光聚焦在灵动微电子的MCU技术优势上。今年1月19日,灵动微电子获得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的战略融资资金,注册资本增至5668万元,增幅19.88%。
与此同时,小米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晓波成为灵动微电子新任董事。
3、芯百特微电子
相比于小米投资的其他半导体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的芯百特则显得尤为年轻。
据了解,该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海涛从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毕业后,赴美求学获得了加州大学微电子系博士学位,并在高通、TriQuint和RFaxis公司有着十余年工作经验。同时,他也曾带领研发团队负责苹果iPhone5/6和德州仪器WiFi射 终端项目。
芯百特主要利用高性能射 芯片技术,进行无线通讯射 器件的设计和研发,产品布局5G、Wi-Fi和IoT等领域,面向通讯设备、消费电子、 汽车 电子、医疗电子和智能设备等多个市场。
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Wi-Fi 5前端模块(FEM)、5G通讯功率放大器和射 开关等产品,与小米、联想、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公司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今年1月21日,芯百特也披露其 笔股权融资情况,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56.03万人民币,持股占比4.33%,成为该公司第七大股东。
4、峰岹 科技 (Fortior)
成立于2010年5月的峰岹 科技 ,是一家较为低调的IC设计公司,主要研发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
据调查,创始人兼CEO毕磊在2012年曾入选 中组部的第八批“千人计划”,而CTO毕超在2015年同样也入选了第十一批“千人计划”,这是我国针对引进归国人才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人才政策。
与此同时,毕超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导师、IEEE高级会员,并曾担任新加坡 科技 局 科学家,在电机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
▲峰岹 科技 CTO毕超
目前,峰岹 科技 在中国和新加坡分别设立了两大研发中心。
它通过多项三相、单相无霍尔直流无刷驱动等核心技术,研发了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全系列产品,包括三相BLDC专用控制芯片、单相BLDC专用控制芯片、电机专用MCU系列等,广泛应用于终端设备、无人机、消费电子、家电电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2014年4月,峰岹 科技 获得了交易金额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而今年1月21日公开的战略融资,则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兴创投等机构投资,其中小米投资129.72万人民币,股权占比1.87%。
5、昂瑞微电子
对刚刚搬了新家的昂瑞微来说,小米在2月20日投资的310.71万人民币,无疑是个喜上加喜的好消息,在此之前,昂瑞微已经七年未曾进行增资。据了解,这笔投资后小米股权占比为6.98%,成为昂瑞微的第三大股东。
与此同时,这笔投资昂瑞微也将用于5G手机终端的射 前端芯片,以及新一代物联网SoC芯片的研发中。
昂瑞微成立于2012年7月,是我国重要的射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厂商之一。
它通过长期积累的CMOS、SiGe、GaAs和GaN等射 工艺,面向手机终端和物联网领域,研发了2G/3G/4G/5G射 前端芯片、蓝牙低功耗(BLE)芯片、双模蓝牙芯片、低噪声放大器等一系列射 前端和无线连接芯片,量产芯片已超过200款。
据了解,昂瑞微研发的芯片已覆盖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和智能家居等消费领域,客户包括三星电子、富士康、中兴、TCL和联想等在内的厂商。
6、速通半导体
与其他传统芯片厂商相比,成立于2018年7月的速通半导体也较为年轻,是一家Wi-Fi 6芯片设计公司,但它却是小米2020年半导体投资中 非新增投资的企业。
实际上,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2019年11月19日就已入股速通半导体,成为该公司第六大股东,而这也是小米2019年在半导体领域的最后一笔投资。
基于速通半导体在Wi-Fi 6领域的芯片研发技术,小米决定加大砝码,并于今年2月20日领投该公司的A轮融资,耀途资本跟投。至此,速通半导体的注册资本从最初的1040万人民币增长至1300万人民币,增幅25%。
除了进一步扩大工程研发团队外,速通半导体还计划将这笔投资用于Wi-Fi 6 SoC产品的研发和量产中。
据悉,该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有着较为丰富的Wi-Fi 6标准化经验,此前已在全球范围内研发了超20款Wi-Fi、蓝牙和蜂窝4G的无限SoC芯片组。
现阶段,该公司亦正在加速下一代Wi-Fi 6芯片组的研发和量产工作,以进一步满足市场对Wi-Fi 6芯片的强劲需求。
7、翱捷 科技
翱捷 科技 是一家主要研发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导航以及其他消费类电子芯片的基带芯片设计公司,成立于2015年,并在2017年8月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和深创投投资的A轮融资,阿里巴巴为 大股东,持股21.75%。
有着丰富的融资历程的翱捷 科技 在今年2月24日,获得了由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兴证投资等机构的战略投资入股,注册资本亦从3.63亿美元增长至3.75亿美元。其中,小米的认缴出资额为519.17万美元,占比1.38%。
据了解,翱捷 科技 创始人兼董事长戴保家硕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还拥有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创立翱捷 科技 前,他还曾担任射 芯片公司锐迪科的董事长兼CEO。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2017年收购了Marvell公司的移动通信部门(MBU),成为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网通技术的公司之一。
目前,翱捷 科技 的产品线已覆盖2G/3G/4G/5G和IoT在内的多制式通讯标准,并成功研发了移动通信基带芯片、Wi-Fi芯片、LoRa芯片和多模物联网可穿戴芯片等多款通信芯片。
8、瀚昕微电子
成立于2017年3月的瀚昕微电子,是一家快充协议芯片公司,包括数模混合芯片、电源芯片等。目前,该公司已拥有LDO(low dropout regulator)、电压检测、锂电池充电、快充接口识别和USB充电协议端口等多条业务产品线,广泛覆盖玩具、智能电表及快速充电等领域。
据了解,瀚昕微电子不仅与TCL、SK海力士在2017年达成了数千万战略投资合作,同时还是高通、华为和展讯等公司的快充协议供应商,快充协议芯片的累计出货量已将近1亿颗。
就在一周前的3月10日,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宣布新增对外投资,正式入股瀚昕微电子,认缴出资30.86万人民币,持股占比9.92%,成为该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与此同时,瀚昕微电子的注册资本也从原来的277.78万人民币,增长至311.21万人民币,增幅12.04%。
不难看出,小米的半导体产业布局和雷军惯用的“一手生态链,一手产业链”投资路径相同,也将“鸡蛋”放在了两个篮子里,一个是自研芯片,一个是产业链投资。
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小米的自研造芯路走的并不顺畅。
据了解,小米在2017年推出的澎湃S1是一颗64位处理器,采用28nm制程工艺和八核心设计,并包含了4颗2.2GHz主 A53内核、4颗1.4GHz主 A53内核,以及4核Mali-T860 GPU。
对于互联网起家的小米来说,澎湃S1的诞生虽然已很不容易,但雷军将小米半导体研发的 打在了移动智能终端市场,那么这颗芯片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在性能、工艺和功耗等方面却仍显疲软。
随着坊间传言澎湃2芯片因无法突破功耗性能瓶颈,以及高管团队无力承担芯片研发和流片等环节巨额开销,小米原本声势浩大的自研造芯计划渐渐悄无声息。
虽然随着松果电子公司的重组,大鱼半导体在2019年与平头哥联合推出了NB-IoT SoC芯片,但却表现平平,未能真正刷新行业和市场对小米“造芯能力不足”的标签。
那么,雷军磕磕绊绊的自研造芯梦该醒了吗?目前看来,这个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在产业链投资领域熟能生巧的小米,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渐渐开辟出了一条具有“小米特色”的半导体供应链投资路,从侧面弥补了自身半导体研发实力不足的短板。
据智东西梳理发现,在过去两年小米投资的19家半导体公司中,其通过的投资主体除了雷军合伙创建的顺为资本外,还包括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简称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紫米 科技 )、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武汉珞珈梧桐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和People Better。
而在小米徐徐铺开的半导体投资版图背后,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则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基金目标规模120亿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小米以及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业务扩展。但与其他重点投资物联网企业的基金不同,这一基金的对外投资则主要聚焦在半导体领域。
智东西发现,目前长江小米基金在企业工商信息查询 上公开的对外投资共24笔,覆盖手机及智能硬件、电子产品核心器件、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新材料及新工艺等领域。
其中,该基金半数以上的投资落在了半导体领域,共计13家,已然成为小米投资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武器。
目前看来,“天使投资人”雷军的半导体投资梦,正蓄足了力向前冲。
2020年,不仅是雷军宣布启动小米的“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后的第二年,同时也是小米造芯梦的第三年。
现阶段,小米的半导体投资版图已布局MCU、FPGA、RF、GaN和IP等多个领域,逐渐实现了从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到IC设计等全产业链覆盖。
但不难发现,小米的造芯梦正在转舵,从最初雷军瞄准的移动终端芯片市场,慢慢朝着物联网市场发展。
最直接的体现在于,小米的智能手机产品硬件依然采用高通芯片为主,而自己的半导体投资重点则布局在应用范围更广泛的AIoT领域。
例如,小米投资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的半导体公司超过8家,包括无锡好达、晶晨半导体、芯原微电子、安凯微电子和昂瑞微电子等。
这无疑是小米在2018年市场掀起的AIoT发展风口下,落的重要一步棋子。
据市场研究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的AIoT硬件市场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而这一数据到2020年预计将突破万亿。
随着2019年年初,雷军宣布要在未来5年内投入100亿人民币在AIoT领域,小米的研发投入费用亦逐年上升。
今年2月13日,小米发布自愿性公告公开了最新收入及研发费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发费用预期约为70亿人民币,并计划加大在5G+AIoT领域的重点投入,进一步扩大公司在IoT方面的优势。
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发费用预计将超过100亿人民币,比雷军在2019年承诺的5年内达到100亿研发投入提前了4年。相比之下,2017年小米投入的研发费用仅为31.51亿,占总营收2.75%。
从另一角度看,小米更倾向于走“投资双赢”的造芯路。简单地说,小米即是那些半导体公司的“金主”之一,同时也是它们的重要客户。
以小米在2018年11月投资的晶晨半导体为例,该公司以研发多媒体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为主,包括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在内的公司均为其客户。其中,2018年晶晨半导体对小米的销售金额约2.62亿人民币,占同期营收11.06%。
正是基于这一战略关系,小米的AIoT业务在2019财年中亦拿下了不错的成绩。
据小米2019年Q3财报数据,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IoT 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213.2百万台,同比增长62.0%。
除此之外,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44.4%。其中,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小米电视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以16.9%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出货量 。
由此看来,小米正以不断加速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彰显它在AIoT与造芯浪潮下勃勃野心。
但小米的造芯路,光有野心是仅仅不够的。在半导体投资版图的背后,小米仍在忍受着“缺芯”和“缺技术”软肋的刺痛。就目前看来,小米要真正站上行业制高点,成为如雷军所说的一家“伟大的公司”,它依然缺少一颗“芯”。
回看小米造芯的舆论场,一面是行业对小米自研芯片的调侃和质疑,一面又是资本市场对小米战略投资的好奇与期待。
现阶段,就小米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和具体发展情况而言,其造芯突围仍是一场漫长持久战。一方面,小米仍在等着松果电子的“东山再起”,并希望“新秀”大鱼半导体能后来居上;另一面,虽然小米正不断扩大半导体投资版图,却尚未真正撼动国内头部玩家的市场地位。
不可否认,小米投资半导体公司虽有助于自身AIoT业务的丰富与扩展,但归根结底,这些投资对小米自身芯片研发技术的加持力度如何?能否真正给小米带来技术创新?我们还不得而知。
小米逐渐加速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在短期内能为自身的“AI+AIoT”双引擎战略提供发展动力,丰富和壮大自身的AIoT业务。但从长期来看,小米雷军的造芯梦仍道阻且长。
好了,今天关于“为什么华为手机年增长这么稳定?”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为什么华为手机年增长这么稳定?”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